中日精英职业围棋赛(日语:台日精鋭プロ囲碁選手権)为台湾海峰棋院曾主办的国际比赛,台湾棋院、日本棋院、中华民国围棋协会、日本航空公司、大通旅行社、LGS传奇围棋网协办,2008年开办,为暨2007年中环杯世界围棋锦标赛停办后,再次又有台湾举办的国际赛事(但规模、奖金都不及中环杯),由台湾派8名棋士、日本派出4位台湾旅日棋士、4位日本棋士进行淘汰赛,2011年停办。
2011年停办该年,台湾棋院陈诗渊获最后一届冠军,并捐出10万元给海峰棋院希望能培育后进,海峰棋院进而于该年开始举办“精英棋士磨练赛”,2014年该比赛改由中华职业围棋协会主办,而该年海峰棋院又开办“台日精锐交流赛”,虽然赛制与中日精英赛不同,但精神上可以算是本赛的复办。
赛制与奖金[编辑]
参赛资格:需为职业棋士,台湾无特别限制、日本限制非头衔持有者
规则:比目法,黑贴6.5目
用时:基本时限1小时,读秒30秒3次。
赛制:
台湾资格赛,采单败淘汰制,选出25人+上届入围者7人进入初赛
台湾初赛采双败淘汰制,32人分二组,各选出4人进入本赛
上述8人加上日本棋院自行推派4名日本棋士、4名台湾旅日棋士进行本赛,采单败淘汰制
对局费:资格赛新台币(下同)2千元,初赛4千元,本赛无对局费
奖金:16强(即进入本赛)4万元,8强8万元,4强16万元,亚军40万元,冠军120万元
[1]
历届比赛[编辑]
届次
年份
冠军
亚军
1[2]
2008年
苏耀国八段
井山裕太七段
2[3]
2009年
河野临九段
陈诗渊八段
3[4][5]
2010年
周俊勋九段
松本武久七段
4[6]
2011年
陈诗渊九段
林至涵九段
[7]
第一届[编辑]
十六强赛八强赛[8]四强赛[9]决赛 2008年6月14日 苏耀国八段白中盘胜 2008年6月14日 林书阳四段 苏耀国黑中盘胜 张豊猷 张豊猷七段黑中盘胜 2008年6月15日 谢依旻四段 苏耀国黑中盘胜 林修平 首藤瞬六段 林修平初段黑1.5目胜
林修平白1.5目胜 黄翊祖 黄翊祖七段黑中盘胜 2008年6月15日 萧正浩六段 苏耀国白中盘胜 井山裕太 井山裕太七段白中盘胜 陈逸达四段 井山裕太黑中盘胜 潘善琪 潘善琪七段白4.5目胜 周俊勋九段 井山裕太白8.5目胜 林至涵 沟上知亲八段白中盘胜 陈诗渊七段 沟上知亲 林至涵白1.5目胜
林汉杰六段 林至涵八段黑中盘胜
[10]
第二届[编辑]
十六强赛八强赛四强赛决赛 2009年6月20日 苏耀国八段 2009年6月20日 陈诗渊八段黑中盘胜
陈诗渊黑3.5目胜 张豊猷 张豊猷七段黑中盘胜 2009年6月21日 廖冠泓二段 陈诗渊白2.5目胜 周俊勋 安斋伸彰六段白4.5目胜 余正麒二段 安斋伸彰 周俊勋黑中盘胜
林汉杰六段 2009年6月21日 周俊勋九段白2.5目胜
陈诗渊 河野临黑中盘胜
河野临九段黑2.5目胜 林至涵八段 河野临黑中盘胜 萧正浩 黄翊祖七段 萧正浩六段白中盘胜
河野临黑4.5目胜 井山裕太 井山裕太八段黑中盘胜 杨孟允三段 井山裕太黑中盘胜 林子渊 林子渊七段白中盘胜 陈锋二段
[11]
第三届[编辑]
十六强赛八强赛四强赛决赛 2010年6月19日 首藤瞬七段 2010年6月19日 林至涵九段白中盘胜
林至涵 张豊猷黑中盘胜
张豊猷七段黑中盘胜 2010年6月20日 夏大铭五段 张豊猷 周俊勋白中盘胜
鹤山淳志六段 周俊勋九段黑中盘胜
周俊勋白中盘胜 黄翊祖 黄翊祖七段白中盘胜 2010年6月20日 萧正浩七段 周俊勋黑6.5目胜 松本武久 松本武久七段黑中盘胜 林立祥三段 松本武久黑中盘胜 林书阳 李沂修七段 林书阳六段黑中盘胜
松本武久白半目胜 陈诗渊 志田达哉三段 陈诗渊八段黑半目胜
陈诗渊黑中盘胜 谢依旻 谢依旻五段黑中盘胜 刘耀文四段
[12]
第四届[编辑]
十六强赛八强赛四强赛决赛 2011年6月4日 山田规三生九段黑中盘胜 2011年6月4日 王元均三段 山田规三生白中盘胜 王立诚 王立诚九段黑2.5目胜 2011年6月5日 林立祥四段 山田规三生 陈诗渊黑中盘胜
小县真树九段 陈诗渊九段白中盘胜
陈诗渊白3.5目胜 林汉杰 林汉杰七段白中盘胜 2011年6月5日 张凯馨三段 陈诗渊白2.5目胜 林至涵 高尾绅路九段 林至涵九段白中盘胜
林至涵黑2.5目胜 周俊勋 谢依旻五段 周俊勋九段白中盘胜
林至涵白4.5目胜 萧正浩 向井千瑛四段 萧正浩七段白裁定胜
萧正浩黑中盘胜 叶纮源 王铭琬九段 叶纮源初段白中盘胜
[13]
沿革[编辑]
第一届
限制30岁以下棋士参赛[14]
台湾尚未举办资格赛、初赛,仅用单败淘汰方式选拔出五位棋士,并加上周俊勋王座、陈诗渊天元、特邀的谢依旻[15]。
用时为基本时限1小时,读秒1分钟1次。
冠军奖金新台币60万元,亚军25万元。[10]
第二届
台湾棋院举办选拔赛,由奖金排名第13名之后的棋士进行单败淘汰选出八名,加上前12名共20位棋士参加初赛[16]。
台湾棋院的20位棋士加上中国围棋会4位棋士进行初赛,分为四组各进行循环赛,每组取前两名共8名为中日精英赛的参赛者[17]。
冠军奖金提高到75万元、亚军30万元。[11]
第三届
改由海峰棋院举办资格赛,选出21位棋士加上上届保留3名共24位棋士参加初赛,初赛办法同上一届。[12]
第四届
日本棋院、日本航空公司、大通旅行社退出协办单位
读秒改为30秒3次
参赛资格取消年龄限制
初赛改为分两组,使用双败淘汰制两组各4人
台湾棋士、台湾旅日棋士、日本棋士各保留一位女性棋士名额。
冠军奖金提高到120万元、亚军40万元。[13]
参考资料[编辑]
^ 第四届中日精英职业围棋赛 比赛办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海峰棋院
^ 首届中日精英职业围棋赛 苏耀国井山裕太晋级4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浪体育
^ 围棋中日精英赛 周俊勋陈诗渊闯进四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纪元
^ 中日围棋赛 周俊勋夺冠.苹果日报
^ 中日围棋精英赛-周俊勋黑吃白 击败松本武久夺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时报
^ 中日菁英围棋赛 陈诗渊夺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
^ 中日精英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海峰棋院
^ 第一届中日精英赛第一轮&八强赛报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oard19
^ 第一届中日精英赛准决赛&冠军赛报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oard19
^ 10.0 10.1 第1届中日精英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海峰棋院
^ 11.0 11.1 第2届中日精英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海峰棋院
^ 12.0 12.1 第3届中日精英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海峰棋院
^ 13.0 13.1 第4届中日精英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海峰棋院
^ 中日精英赛日期及出赛人员最后敲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海峰棋院
^ 第一届中日菁英赛代表选拔比赛办法(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棋院
^ 第二届中日菁英赛代表选拔比赛办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棋院
^ 第2届中日精英职业围棋赛-初赛办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海峰棋院
外部链接[编辑]
中日精英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海峰棋院(繁体中文)
查论编台湾围棋比赛头衔赛
名人※
棋王
天元
十段
国手
碁圣
其他比赛
海峰杯
快棋争霸战
女子最强※
新人王
女子名人※
大成杯※
台湾举办的国际赛
中环杯
亚艺杯
中日精英赛
中华职协交流赛
台日精锐交流赛
已停办的职业比赛
旧棋王赛
茂榜杯
永大杯
旧国手赛
联电千禧杯
棋士杯
富聚杯
魔戒杯
棋灵王杯
亚艺杯
CMC快棋赛
力兆杯
旧新人王赛
张栩杯※
旧十段赛※
旧名人赛
爱心杯
感恩杯
友士杯擂台赛
友士杯磨练赛
中环杯
MOD快棋赛
王座赛
思源杯
精英磨练赛
东钢杯
中正杯※
大乐司杯※
佛乘杯※
女子菁英※
新职棋/业馀菁英对抗赛※
联电杯
比赛按冠军奖金高低排列,停办比赛则照停办年份排列。标注※者为最新赛制是职业、业馀棋士混合的比赛。
查论编围棋世界赛事大型个人赛锦标赛
应氏杯
春兰杯
公开赛
三星杯
LG杯
梦百合杯
烂柯杯
南洋杯
北海新绎杯
团体赛擂台赛
农心辛拉面杯
黄龙士杯◆
农心白山水杯◇
其他个人赛与邀请赛锦标赛
国手山脉杯JKT
世界最高棋士战
GLOBIS杯▲
公开赛
吴清源杯◆
扇兴杯◆
邀请赛
阿含·桐山杯中日对抗赛
龙星战
综合运动会
亚洲运动会围棋赛
已停办赛事大型个人赛锦标赛
富士通杯
天府杯
公开赛
BC信用卡杯
新奥杯
百灵杯
团体擂台赛
中日围棋擂台赛
SBS杯
真露杯
中韩围棋擂台赛
湖盘杯◆
正官庄杯◆
团体对抗赛
中日围棋对抗赛
乐天杯
日月星杯
招商地产杯
CSK杯
珠钢杯/金龙城杯
国手山脉杯
天台山赛◆
其他个人赛与邀请赛锦标赛
东洋证券杯
世界冠军锦标赛JKT
中环杯J
世界女子围棋锦标赛◆
亚洲杯电视快棋赛
穹窿山兵圣杯◆
公开赛
丰田杯
利民杯▲
邀请赛
古李十番棋
中日名人对抗赛
中日天元对抗赛
中韩天元对抗赛
三国混双赛
中日精英赛
名人争霸战
巅峰对决
贺岁杯
综合运动会
世界智运会围棋赛
世界智英会
智英赛
亚洲室内与武道运动会围棋赛(2013)
注:◆:仅设女子组的比赛。◇:仅限一定年龄以上高龄选手参加的比赛;▲:仅限一定年龄以下青年选手参加的比赛;斜体:筹办中的比赛。本模板中“大型个人赛”是指中国围棋协会、日本棋院、韩国棋院、海峰棋院四方(或前三方)共同认可的围棋世界大赛。其他未获共同认可的个人赛中,中围协单独认可的标“C”,日本棋院单独认可的标“J”,韩国棋院单独认可的标“K”,台湾海峰棋院单独认可的标“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