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报道,667名完成161 km超长马拉松跑者比赛结束后30 min内收集血液及尿液样本,36.2%(227/667)的运动员血清肌酐及肌酸激酶等指标达到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横纹肌溶解引起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为51%,病死率则达32%。

3月30日,全城瞩目的丽水马拉松顺利完赛,2万跑者燃动诗画丽水。在享受运动的同时也要警惕健康隐患,除了肌肉、关节、皮肤等外伤及感冒外,运动相关肾损伤也需引起重视。丽水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在此特别提醒广大跑友,科学运动,护肾同行,让健康与速度同行!

运动相关肾损伤,不容忽视的

健康隐患

运动本是强身健体的好方式,但过度或不当的运动却可能给肾脏带来损伤。据2017年国内一项研究显示,多项运动(足球、游泳、田径)后血尿发生率高达60%~80%。

运动性肾损伤的“元凶”

你了解多少?

运动性肾损伤的发生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复杂的机制。全身和肾脏的炎性反应是罪魁祸首之一,血管收缩以及内毒素、细胞因子、横纹肌溶解等因素共同作用,引发肾缺血、代谢改变,进而导致肾损伤。

脱水、尿酸增多以及药物引起的损伤也不容忽视,止痛药、蛋白粉过量等行为都可能给肾脏带来额外的负担。

马拉松选手、健身爱好者等人群由于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是运动性肾损伤的重点人群,需要特别警惕。

肾损伤的预警信号

运动过程或者运动后,身体会发出一些预警信号,提示可能出现肾损伤。

展开全文

尿液异常是常见的表现之一,如茶色/酱油色尿、尿量减少等。

身体还会出现持续肌肉酸痛、恶心呕吐、下肢浮肿等不适症状。

从化验指标来看,血肌酐升高、尿蛋白阳性、隐血阳性、肌酶异常等都是肾损伤的重要提示。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留意这些信号,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检查,切勿掉以轻心。

运动相关肾损伤的防治策略

你掌握了么?

面对运动相关肾损伤,预防永远胜于治疗。

在运动前应充分热身,运动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突击式健身和高温高强度运动,切勿盲目追求“暴汗”。

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内平衡,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选择合适的运动饮料或食物,根据运动量和出汗情况适量补充。

不乱吃止痛药、凉茶等,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将其作为肾脏健康状况的早期警示。

慢性肾病患者,运动需谨慎

对于基础有慢性肾脏病的跑友来说,运动更要格外小心。建议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瑜伽等,避免剧烈的对抗性运动。

运动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强度以运动时的心率最高达每分钟110次为度,运动时间应控制在20—60分钟。

每次运动包括准备活动、训练活动和整理活动,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防止运动性肾损伤的发生。

科学护肾,牢记心间

补水降温,循序渐进:运动时要确保充分补水,不建议高糖饮料,炎热天气的话注意适当降温,并且运动强度应逐步增加,避免突然的剧烈运动。

疼痛不止,立即暂停: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感到持续的疼痛,应立即停止运动,以预防可能的肾损伤。

不乱吃药,关注尿色:不乱吃止痛药、凉茶等,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将其作为肾脏健康状况的早期警示,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为了方便记忆,丽水市人民医院肾内科特别整理了护肾口诀: 运动量力而行,补水要够勤!尿色变深快暂停,护肾健康莫轻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